酷暑七月,骄阳似火。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红色血脉,我校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的号召,于近日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开启了一场追寻历史伟人足迹、感悟改革初心的红色之旅。

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探访了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与方志敏烈士陵园。在炽热的阳光下,他们用心丈量先辈足迹,深情追寻信仰之光。
铜像寄哀思:在方志敏烈士陵园感悟信仰之光
实践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首先来到庄严肃穆的方志敏烈士陵园。

在巍峨的方志敏烈士铜像前,队员们整齐列队,神情凝重,向这位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敬献了寄托哀思的花圈。

大家肃立默哀,深深三鞠躬,表达对方志敏烈士最崇高的敬意与最深切的缅怀。此刻,陵园内松柏苍翠,阳光静默,唯有队员们心中涌动的敬仰与追思之情在无声流淌。

随后,队员们走进方志敏烈士纪念馆,百年烽火仿佛穿越时空扑面而来。泛黄的手稿、斑驳的照片、珍贵的史料……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方志敏烈士短暂而光辉的革命人生。
队员们在其年表墙前久久驻足,思绪激荡。从1911年辍学务农的少年,到1924年坚定的共产党员,短短十余年间,方志敏完成了从旧世界边缘人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伟大转变。1923年,他与赵醒侬组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即便遭军阀取缔,油印的传单依然传递着真理的火种;1921年发表小说《私塾》,以文字为利刃刺破封建礼教的虚伪……队员们深受震撼:“原来百年前的青年,是这样以行动叩开了革命的大门。
小道见真知:于小平小道陈列馆探寻思想伟力

当日下午,实践队移步小平小道陈列馆。一位特殊的“向导”——陈列馆的“红领巾”小讲解员热情接待了大家。稚嫩的脸庞写满认真,清晰的讲解饱含深情。

在她的引领下,队员们不仅行走于物理空间,更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这条看似寻常的田间小道,在大家心中升华为一条蕴含伟力的思想之路、信念之路。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位老人,在沉寂中积蓄力量,在行走中洞察未来的身影。

小道虽窄,却承载着关乎国家命运的深邃思考;脚步虽缓,却丈量着通向民族复兴的思想里程。这深刻的体验让队员们领悟到:伟大的历史转折,往往孕育于平凡岁月中的坚持与思考。
此次寻访,不仅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涤荡灵魂的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必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血脉、化为行动:在课堂上,将求知若渴,练就振兴家乡的过硬本领;在生活中,将坚守初心,让“清贫”精神化作质朴奋斗的动力;未来踏上社会,更要勇于“创造”破局,甘于“奉献”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赣鄱大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奋进篇章。